首页 > 酒店新闻 > 公司新闻

AG·九游会 (中国大陆) - 官方网站|高温下的坚守

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7:48:24    次浏览

外卖员、消防员、露天停车场导车员、建筑工、火化工、交警……夏日,当我们行走在路上抱怨天太热时,却有这么一群人在烫脚的路上“下蒸上烤”,挥汗如雨地工作着。他们在烈日下曝晒,在高温中炙烤,用自己的血肉之躯,测量炎夏的温度。他们用自己的付出,让这座城市更加美丽,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。记者深入几个温度最高、业务最忙的行业,为您呈现那些“”。外卖员1小时送出18份外卖 40分钟必须送达高温天订单量增长45%“您好,您的外卖到了。”今年26岁的外卖员宣毅仁每天中午要说十几遍这样的话。在中午最热的时候,市民通过1个电话或1份网络订单,就解决了吃饭问题。但在这背后,每一个外卖员需在户外近40℃的高温里,不停奔波,保证订单在40分钟内送达。省城某外卖公司称,高温天气导致订单量环比增长了45%,但每一份外卖“挣得真是辛苦钱!”一车能装5份饭 一份最多能挣7元外卖员:周元成 时间:26日11:00“7号、11号、29号,老板快一点。”昨日11:00,今年26岁的外卖员周元成骑着电动车来到一家土菜馆,停好车便冲进店里催着厨师赶紧做饭。周元成站在门口一边等着,一边刷看手机上的新订单。过了十几分钟,周元成拎着3份炒饭出来,忙不迭打开车后座的箱子。记者看到箱里已有两份饭了,再放进1份炒饭,箱子已被装满。于是周元成把另外两份放在电动车踏板上。“一趟最多只能装5份饭,再多就装不下了。”周元成告诉记者,外卖员送一单外卖,一般能挣5元钱,遇到特殊订单能挣到7元钱,为了节省来往店内取餐的时间,周元成一般出去一次就带上四五份订单。记者跟着周元成送外卖,头顶的烈日晒得汗如雨下,等红绿灯时,周元成告诉记者,每当自己累得撑不住时,他就在心底琢磨:送一份5元钱,10份50元,一天三四十份能够挣个一两百块钱,一个月就能挣五六千元。“这样想想,一个月的工资比我那些当白领的朋友工资还高。”周元成笑着说。但他转念一想,只有在高温天气导致的高峰期中才能挣这么多,“虽然挣钱多一点,但是太辛苦了。”中午1小时送出18份 订单增长45%外卖员:夏龙海 时间:26日11:40今年51岁的夏龙海,在外卖员这个年轻人的队伍中算是个老家伙了。记者中午在一家牛肉面店门口见到夏龙海时,鬓角斑白的他已送出了10份外卖。“送外卖已经好几年了,我和儿子都是送外卖的。”夏龙海说。记者跟着夏龙海一起送外卖,来到合铁家园的时候,他手上还有两份外卖,要在小区之间穿梭,看到电梯还处于顶楼,老夏索性直接从楼梯爬上6楼。“中午是一天外卖最多的时候,要是等电梯,太耽误时间了,毕竟人家都饿着肚子等着咱们。”老夏一边大口喘气爬楼梯一边说。 记者跟着老夏跑了40多分钟的外卖,一共来回送出了12份外卖,加上之前送出的6份外卖,老夏中午1个小时送出了18份外卖。“天越热,订单越多。”老夏说。据某外卖公司市场部人员告诉记者,高温天气导致合肥地区外卖订单量环比增长最高达到45%。40分钟必须送达 熟悉每个大街小巷外卖员:宣毅仁 时间:26日12:45昨天中午,记者跟着外卖员宣毅仁满头大汗地跑到泰安大厦,给女白领小庄送一份快餐外卖。见到小庄后,今年33岁的宣毅仁连忙向对方道歉,“对不起,来迟了3分钟。”宣毅仁告诉记者,送外卖订单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,一般要求40分钟内必须送达,除非有特殊订单,制作时间较长,或者距离较远,需在1个小时内送到客户手中。要想节省时间,如何规划最快路线就十分重要。送了4年外卖的宣毅仁,对辖区内的大街小巷烂熟于心。记者看到一个订单要送到金地苑小区后,正想要掏出手机查询小区的位置,而宣毅仁已告诉记者从哪条小街走最快,当记者反应过来时,宣毅仁已骑车出发了。记者骑车跟在后面,发现宣毅仁骑着电动车,在小巷里穿梭自如,过了三四个路口,记者就被宣毅仁甩开了一大截,一个红灯后,宣毅仁越骑越远,消失在前方送外卖的路上。消防员穿上“蜂衣”如蒸“桑拿”衣内温度高达50℃7月以来合肥消防捅蜂窝近400起“消防员吗?我家阳台有个蜂窝,你们能帮忙清除吗?”随着温度升高,合肥消防部门接到类似的求助越来越多。据合肥消防部门统计,仅7月以来合肥消防部门就处置了近400起蜂窝警情,占总出警量的一半以上,最多一天就出动了30多起。王夏东是庐阳中队的捅蜂窝能手。每次遇到捅蜂窝的警情,他都主动上前,然而脱下蜂衣的他就是一个“汗人”,队友们都笑称自己是“追蜂少年”。对于出警的消防员来说,对“蜂衣”都不陌生,红色的密封橡胶材质的“蜂衣”,可以将消防员从头包到脚,有头盔有手套,密不透风。穿上它,犹如在三伏天里“蒸桑拿”。有消防员做了个测试,穿上蜂衣后,里面的温度高达50℃。不过,消防员也表示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捅蜂队伍,就在这样密封的衣服下也不能保证“万无一失”,还是会遇到个别攻击性非常强的马蜂,可以刺透胶皮手套将手蜇伤。合肥消防也借此提醒广大市民,马蜂一般喜欢去居民区、学校等人群密集地,“驻点”在朝阳、通风好的地方。市民要经常察看自家的阳台、屋檐、雨棚等角落,一旦发现有小蜂窝,一定要重视,建议及时报警求助,以免被蜇伤。导车员1小时指挥 100多辆车“小心车子!”7月26日下午,艳阳下的某商场停车场上,几位行人撑着遮阳伞经过地下车库出入口时正逢有车辆出来,站在附近的疏导员老童赶快走出遮阳棚上前提醒。火辣辣的太阳一照到脸上就灼得人生疼,没一会就把已过不惑之年的老童的脸晒得通红。从15:30接班上岗,他和另一位疏导员老夏将在这片露天的停车场工作到23:30。岗位就在一把竖起的遮阳伞下,除此之外空阔的停车场上没有一丝阴凉。通常情况下,两人不会同在一把遮阳伞下,因为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必须时刻有人值守,地面停车场上也要不断有人处理情况。“商场的消防通道和主车道肯定是不能停车的,一有停靠就要上前交涉。”老夏说。大多数情况下,车主们都能配合理解,落下车窗,司机只要一露头就会被太阳晒得皱起眉来。但因为有很多车主选在地面停车,造成地面停车场经常一位难求,有些不太有经验的车主,往往还需要他们帮忙寻找车位并指挥倒车入库。这样一来,每一次帮忙指挥车辆,老夏和老童都会汗流满面。因为近期气温过于炎热,碰到有司机问路,老夏跑到车门前一问一答间,也同样浑身冒汗了。因为疏导员的站位都是按区域划分,露天停车场的疏导员就一直都是在露天情况下作业。在他们所执勤的地方,平均每小时会经停100多辆车次,一些“禁止停车”路桩和指示牌,也经常会被人为移位或被风吹偏。他们都要随时检查情况并了解每个车位和过往车辆的通行状况。在他们的身边,几乎听不到关于天气炎热的对话,似乎忙碌的指挥已将这件事情忽略了。只是放在路边遮阳棚下水杯,被他们一次次拿起又放下。“只要大家自觉有序停车,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。”老夏说。他也建议车主多到地下车库停车,这样也能减少地面停车场的压力。建筑工一瓶矿泉水一口气喝完一名工人一天喝掉一提连续的高温天,酷热难耐,一瓶250毫升的矿泉水一口气就能喝完。抱着一提矿泉水,农民工老林说,一天的水够了!老林是庐阳工业区荣城花园南苑二期复建点工地的一名农民工,在这里还有200多名工友,每天每人都要喝掉12瓶左右的矿泉水。7月26日上午,老林和工友们收到了来自庐阳工业区(林店街道)领导送来的矿泉水、西瓜和其他防暑降温物品(如图)。荣城花园南苑二期复建点该工业区内最大的一处建筑工地,最高峰时有工人1000多名,现在工地上只有200多人。最近的高温酷暑,老林和工友们的作息时间都改了,每天5:30-10:00、15:30-18:30上班,这样一来,最炎热的时间他们都可以在装有空调的宿舍里休息。只是出去干活,就会汗流浃背,对水的需求很大,他们一天至少每人都要喝掉一提(12瓶250毫升)的矿泉水。“我们已是半停工状态,转为室内作业。”该项目部负责人一位庞姓经理告诉记者,为了保证工人的安全,工地已处于半停工状态。目前楼已封顶,工人转入室内工作,等到后期天气转凉,再进行室外作业。火化工火化间里高达60℃ 外面38℃“很凉快”炙热的阳光烤着大地,外面是38℃的高温天气,22岁的王旭还觉得外面更凉快一些。因为他所处的工作环境——合肥殡仪馆火化间在这个天的温度超过了60℃。早上7:00上班,到吃午饭的时间才能从火化间出来,四五个小时的时间里,王旭的后背就没干过。火化间高达60℃7月25日9:00,在合肥市殡仪馆的火化间里,江淮晨报、江淮网记者见到了90后火化工王旭。浓眉大眼的王旭身高180厘米以上,戴着口罩,也没掩盖住他的高大帅气。此时他正站在火化炉旁工作,手上戴着的白色棉手套被汗浸湿,后背的衣服也湿透了,薄薄一层贴在背上(如图)。王旭介绍说,火化间的高温锅炉工作时温度高达八九百度,在这样的高温天气里,火化间的温度一天基本都维持在60度以上。确实,记者站在火化间不到10分钟,脸上的汗珠子直往下滴,站在锅炉旁时,更是感觉到烤人。只要高温锅炉在工作,旁边肯定要有火化工看着,核对逝者信息,时不时检查油温、控制风和尾气,是他们一直要做的工作。天气炎热,火化间为何不装空调呢?殡仪馆业务科长汪强胜介绍,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殡仪馆设备比较老化,火化间是钢架结构,属于敞开式空间,里面高温锅炉工作时温度太高,装空调也没什么作用。对于这样的高温,22岁的王旭俨然已经习惯了,身为火化间最年轻的火化工,在这样的天气里,王旭反而做得更多。“我们一直实行人性化管理,温度太高,火化工如果觉得承受不住了,可以申请换班,但是王旭没有申请过。” 汪强胜说,这孩子实在,觉得自己年轻多干点。任何职业都要有人做出生于1994年的王旭是黑龙江人,2013年考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殡仪专业,大一上完就开始跟着实习,“我第一次到火化间时才20岁,也许心里早已做好了准备,并不觉得害怕。”王旭说。半年前,王旭来到了合肥殡仪馆实习,开始独立工作,与老火化工不同,小伙子从不忌讳说自己的职业。即便是刚认识的人,问他是做什么的,他也会直接回答,“在殡仪馆当火化工。”王旭说,这就是一个职业,人都有生老病死,人这一生,有尊严地离开,肯定离不了殡仪馆工作人员的付出,“我不觉得这职业有什么特殊,任何一个工种都需要人去做。”听了他的话,一旁的汪强胜笑着说,他20多年前刚到殡仪馆工作时,很多人都忌讳,公交车在这里设置的站点叫“招呼站”,不打招呼不停下来,打车时一听说到殡仪馆,出租车司机都不愿意送到地方,都会少送一段路,“现在人观念改变了,快递小哥都能把东西送到火化间里,我们的员工也越来越不介意人家知道他在殡仪馆工作。”交警95名交警和协警有31人累倒、病倒除3人特殊原因请假,全部坚守岗位“一中队:2人重感冒,1人扁桃体发炎,1人受伤,1人发烧,1人中暑;三中队:4人重感冒、1人腰肌劳损……”7月26日,一张涂抹去名字的表格在网络上流传,很多网友纷纷对高温下的交警点赞。据表格的发布者安庆交警朱达志介绍,表格显示的是安庆交警支队二大队95名交警和协警中,有31名警员累倒、病倒,除了1人怀孕、1人重感冒、1人脚扭了之外,其他人均带病坚守在岗位上,为维护这座城市的交通秩序工作着。一张表格引发网络热议26日9:36,朱达志在朋友圈上发布了一张表格,并配上了文字说明称:“这张表本来是属于支队内部掌握的,二大队四分之一警力已经不同程度累倒病倒,除了一名怀孕女警请假,战友们的坚守和意志让人敬佩。高温热浪之下,我们仅仅需要的是一点点理解。”江淮晨报、江淮网记者在这张表格上看到,民警的名字已被隐去,一中队有6人分别是重感冒、扁桃体发炎、受伤、发烧、中暑等,目前全部在岗。三中队4人重感冒、1人腰肌劳损,全部在岗。五中队1人重感冒、1人结石发作、1人拉肚子、1人皮炎、1人腰疼,全部在岗。这张图很快被中国警察网安徽频道转发到微博上,引发网友热议,他们纷纷对高温下的交警表示点赞。据该市交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陈刚介绍,大队现有95名交警和协警,有31人累倒、病倒,目前,除了1名怀孕警察中暑请假,1人脚伤,1人重感冒请假之外,其他人员全部坚守在岗位上。防汛、战高温 连续工作3周“从7月初防汛开始到现在的高温天,我们连续工作了3个星期。”陈刚介绍,交警二大队管辖安庆市迎江区和政务新区,迎江区属于老城区,交通管理任务繁忙。从6月中下旬以来,安庆遭遇强降水袭击,7月初,二大队每日抽调10名警员到长江堤岸边抗洪,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,一直到现在都未间断。陈刚说,此外,今年安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加大了交通秩序的整治力度。由于辖区内步行街、医院人流量、车流量很大,交警和协警几乎全员上岗。“长时间工作,正好遇到了最近的三伏天,导致不少民警中暑、发烧,一些老民警的慢性病如腰肌劳损也发作了。”陈刚说,由于任务紧,人手少,不少生病民警在早上车流量高峰时坚守,平峰时段抽个空去医院吊水,接着又来继续上岗,“交警王涛这两天得了重感冒,我劝他休息两天,他不肯,仍坚守在一线。”马路地面温度超50℃26日中午,二大队交警江暑生特地拿着温度计靠近马路地面测量了一下,指针一下子指向了50℃(如图),因为该温度计最高只能指向50℃,所以实际温度应该超50℃。这种情况下,民警们会在马路上轮流值班,每个人也要在滚烫的马路上待上4-5个小时。提及热天里最让自己欣慰的事,江暑生说,“没别的,在执法时市民能够理解,我们就很开心了。”据陈刚介绍,江暑生在交通压力较大的安庆市政务新区指挥交通,家中妻子重病都难以照顾,繁忙的工作让他抽不出身来。陈刚说,在高温天,单位给各个民警发放毛巾、矿泉水、风油精、人丹等各种防暑物品。对于值班,尽量排短班次轮流站,让大家有休息时间。采写:晨报星级记者 周坤 晨报记者 杜华柱 张琳琳 陈家静 李玲芳 王凯实习生 刘潇然 夏莹 李书阅 罗嘉珍 通讯员 朱小妹 赵明 王珺 詹伟伟 许建军摄影:晨报星级记者 周坤 晨报记者 高博晨报制图 朱佩佩